联系我们
0351-2500326
先界定下本文描述的范畴:指的是经常玩游戏但还达不到成瘾标准的人群,特别是孩子。
对于“成瘾”,DSM(精神障碍与诊断)手册中明确指出:
所谓成瘾,主要是人们对某一种或一些事物带有一种长期的、反复的、强迫性渴求,并逐渐失去对它的控制,当接触或者使用这些物品时,人们通常能够得到短期的兴奋和满足感(快感),但长期来看却会付出代价,在戒除时候有“戒断”反应。
网络成瘾是否被列为精神类疾病,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,但在去年6月份WHO正式将网瘾列为精神类疾病,并出台了详细的诊断标准。
作为临床心理咨询师,我并不赞同把网瘾列为精神类疾病,在我接触的网络依赖孩子中,我也从来不贴上这样的标签。
我更看重是什么让孩子如此依赖,他整个人格发展和养育环境是怎样的,这个人遇到了什么麻烦,让他陷入虚幻不愿意走出来。
若从WTO这个标准来看,当今社会人们普遍都患有“手机成瘾障碍”,而游戏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小项目而已。
记得学生年代,我喜欢玩街霸和三国志这样的电子游戏,有时通宵达旦忘记吃饭。如今我手机上也有款游戏,咨询间隙会玩上几局,有时则会单曲循环听听歌。
现在也几乎每天都在玩,之后心情会放松很多,继续投入工作生活中,我并不认为自己成瘾了,但我得承认对手机成瘾了。
曾经我试着关机一周,说实话真是度日如年,好像我的身体比所有人少了一个器官,很孤独。
现在我没有一天不看手机,工作也离不开它,连睡觉也会放在枕边,这是一种习惯。
我想你也一样,每当翻开手机总有属于你的一个空间,你在里面享受各种经历,而丝毫不认为自己对手机成瘾。
但我们却把孩子玩手机看的如此之重,游戏只不过是一款APP,而这样的软件你手机里不知有多少。
至少微信、淘宝是必不可少吧,否则买个早餐付款都不方便。
那你有没有注意自己玩手机何时频率更高,一定是无聊、烦躁、不如意时候吧。
孩子也一样,这一点与成年人没任何区别,所以我更愿意把玩手机看作是“过渡空间”而不是“成瘾障碍”。
“过渡空间”一词是由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来的。
他说:“这是我们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,目的是为了完成一个艰难的任务:把外部现实和内部现实连接起来,这是个安住之地,在这里可以自由自在的存在”。
过渡空间会贯穿我们整个人生,温尼科特也明确指出:游戏就是孩子的过渡空间。
我再进一步声明:
网络游戏也是游戏的一种,它存在在那里,被孩子使用,成为他们的过渡空间,在其中自有自在做自己。
为何孩子、成年人都需要过渡空间?
原因只有一个:理想太丰满、现实太骨感。
说的直白点,就是现实中人们总感到不快乐,这是常态,并不为人的意志所转移。
这些不快乐有很多:
比如压力太大、规则太多。
如今全世界都在重视孩子的学习。这并无可厚非,只是当所有空间被压缩成一件事的时候,没人能够真正快乐和自由,有的只是焦虑。
再比如亲密关系不如意。
无论父母老师还是同学朋友,真正关心“自己快不快乐”的人越来越少,更多的是关注你“优不优秀”。
这会让一个人的成就和价值变得功利,作为“人本身的存在”很少被重视到。
当现实压力越来越大,内心希望的样子迟迟没有到来时候,冲突便越大,人们对“自由自在做自己”就会越渴望,于是“过渡空间”产生了。
你有没有这样的一件事、一个场所或某个人,在他们面前你是投入的、自由的、自在的,毫无压力的,哪怕很短暂。
如果有,那就是你的“过渡空间”,它可以给你充充电、加加油、减减压,这就是它的作用。
我把“网络游戏”和“垃圾食品”并列称为孩子两大“过渡空间”。
特别是网络游戏,几乎可以满足所有现实中得不到的“体验”:
电话:4000535833 E-Mail:747180896@qq.com
公司地址:长风西街千峰南路口梅园千峰小区一号楼四单元3002
Copyright©2015-2016 灵悦心理咨询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. 技术支持:天祥科技晋ICP备14007959号-1